內容來自sina新聞

我國要求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李金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於閉幕當日晚間發佈的會議公告九次提到食品安全,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會議還提出要確保糧食安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同時還明確瞭到2020年解決三個"1億人"城鎮化的目標。

  九次提及食品安全 要求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成為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一大關鍵詞。記者註意到,這份2600餘字的會議公告,共九次提到"食品安全"一詞。

  會議強調,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指出,食品安全的監管是政府的應有之責。真正實現"舌尖上的安全",確保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需要對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最終消費的全程監管,食品安全相關的體制機制、監管手段料將全面加強,相應資金、技術和裝備投入預計也會加大。

  會議指出,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要把住生產環境安全關,治地治水,凈化農產品產地環境,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要形成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使權力和責任緊密掛鉤。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來,新一屆政府對食品安全頻頻施以"重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強調要建立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5月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瞭《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懲治力度。而《食品安全法》目前也正在修訂中,新法擬將提高違法成本,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的經濟處罰力度。

  18億畝耕地紅線仍須堅守:將糧食安全作為底線

  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糧食安全也成為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著墨最多的主題之一。

  會議指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傢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會議還強調,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教你如何申請房屋增貸,同時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

  "這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進口糧食比重越來越高,作為人口大國,如果糧食安全主動權不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國傢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0193.5萬噸,同比增長2.1%,實現"十連增"。但是在"十連增"的背後,中國卻面臨著糧食需求迅速增長、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產量提升空間日益收窄、耕地利用粗放、三大主糧凈進口等多重困難的挑戰。

  易鵬指出,當前中國要將糧食安全作為底線,努力提高糧食生產的技術含量和單產量,推進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水平,以保證糧食安全。

  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核心在於提高收入

  關於"誰來種地",會議指出,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傢園。

  " '誰來種地'的論述很有新意",管清友表示,這實際上是解決農業生產、農村發展、農民富裕的激勵機制問題。農民本應該就是一個職業,而不是一種身份。未來,資本下鄉、規模經營、傢庭農場、逆城市化等現象料將都會出現。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的核心是要提高農民收入。目前農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太大,很多農民靠農業生產一年隻賺幾千塊錢。而要提高農民收入就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規模經營,讓隻有幾畝地的農民成為擁有上百畝地的農場主,這樣收入才能提高,才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易鵬也指出,農民體面不體面關鍵看收入。目前中國幾億農民每個人平均隻有幾畝耕地,在這種分散的、個體的、不成規模的小農經濟下,農業生產率相對較低,而且農民財產收入受制於土地流轉的慎重,也短時間難提升。而當前要提高農民收入,一靠推進城鎮化減少農民數量,二靠提高農業機械化和規模化程度,探索發展傢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各種經營方式;三靠資本,要讓品牌進入農業。

  明確城鎮化目標:2020年解決三個"1億人"城鎮化

  會議還提出,要積極穩妥紮實推進城鎮化,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推動新型城鎮化要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突出特色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讓廣大農民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

  管清友指出,會議首次提出瞭未來城鎮化的三個"一億",而且重申新農村建設,說明城鎮化不是隻搞城市群建設,也要搞新農村建設,關鍵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在易鵬看來,這表明未來城鎮化中,常住人口城鎮化增加人數基本要和戶籍城鎮化同步,未來更看重公共服務均等化。

  而值得註意的是,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傢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幹城市群,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此次會議提出的"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被視作與上述表述一脈相承。對此,易鵬指出,目前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率普遍偏低,自然潛力也較大,未來城鎮化將主要靠中西部的城市群來作為主要吸納陣地。(完)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3-12-25/07452551593.shtml

房貸信貸利率比較任何問題免費諮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phydus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